2007/4/3
身為一隻貓應該要吃些什麼?──貓咪的營養學第三集
**蛋白質**
野外的貓咪的食物是以肉類為主,例如老鼠跟鳥類,這些食物所含有的碳水化合物是很少的。
所以他們的代謝方式是傾向於使用蛋白質跟脂肪作為能量的來源。(我想就像人類是以米飯,麵食,馬鈴薯等等碳水化合物為主要熱量來源一樣。)
貓咪在演化上的不同使得他們代謝蛋白質來維持體內的血糖濃度,就算是可以獲得的食物當中蛋白質的量很少的時候也是一樣。
成長中的小貓咪和其他雜食性幼獸(例如狗狗)比較起來,需要1.5倍的蛋白質,而成年貓咪比起其他雜食性成獸,更需要二到三倍的蛋白質。
她們作了一個實驗,分別給貓咪和雜食性動物食用高蛋白和低蛋白的飲食,看看身體會有什麼反應?
雜食性的動物會對低蛋白的情況,作出身體酵素的調整,也就是說身體減少利用蛋白質。
但是貓咪就不一樣了,他們不會作出這種調整,也就是說就算給了低蛋白飲食,他們還是使用一樣多的蛋白質。
所以生病的,受傷的,和有厭食症的貓咪,特別容易出現蛋白質營養不良的情況。
**有錢佳的碎碎唸**
簡單的說,就是貓咪一定要很多蛋白質,而且是一定要是動物性的蛋白質。
我看到的一些分析裡面,都有一個共同的假設,就是”貓咪的食物越接近天然的獵物越好”,比方說是老鼠啦。
像老鼠的話,去除了水分之後,大約含有的45%蛋白質,50%的脂肪,和5%其他的東西。
我家的貓咪雖然沒有老鼠吃,不過我想他們應該會喜歡這個比例。
市面上的飼料,都會標明蛋白質的含量,但是這個含量可以相信嗎?
數字一定是對的,只是裡面有多少是對貓咪有用的動物性蛋白質,又有多少是對貓咪沒有用的植物性蛋白質(例如大豆蛋白,精米蛋白等等),我們就不知道了。我想,也不會有廠商願意告訴我們這些消費者吧!
我們只能從成分的順序上面,自己猜想一下,既然是雞肉或雞肉粉之類的列在最前面,那麼應該是動物性的比較多吧。不過如果往後面再找找,通常還是多少會看到植物性蛋白質的。
我看過有些人特別推廣罐頭貓食,除了上次所說的水分的影響之外,也是因為罐頭當中肉就是肉,魚就是魚,都是跑不掉的動物性蛋白質。(還是要強調一下,台灣市面上的罐頭營養不夠均衡,不可以當成主食啦!)
如果單純討論動物性的蛋白質,以雞肉口味的飼料來說,會有三種來源,雞,雞肉粉和雞副產品。
以下是AAFCO的被我簡化了的定義:
1. 雞(Chicken):包含雞肉和雞皮,可以有或沒有雞骨頭,可以是部份的雞或是全雞。沒有包括羽毛,頭,腳和腸子。
被公認為是很好的蛋白質來源,不過能夠以’雞’作為成分開頭的貓食,都不便宜啊。
2. 雞肉粉(Chicken Meal):雞處理成粉狀。
雞肉粉應該是乾飼料裡面最常見的成分吧,不過雞肉粉的品質差異可以很大,當然不會有人用全雞去做雞肉粉,要看當初用剩下什麼的雞去做的啦,剩的骨頭比較多還是剩的肉比較多,做出來當然不一樣。雖然許多人認為’雞’比’雞肉粉’要來的好,不過有錢佳覺得,如果是做乾飼料的話,那些’雞’也是被作成雞肉粉啦,不然怎麼變成飼料呢?
3. 雞副產品(Chicken By-Product Meal):由雞分離出來的部分,像是脖子,腳,體內的蛋,和腸子等,不包括羽毛,除非是處理過程中不可避免的部分。
雞副產品基本上就是一些被認為不適合人類食用的部分,特別是內臟之類的。有些人也許會看到這個就覺得很噁心,不過有錢佳覺得,如果一隻貓咪抓了一隻老鼠來吃的話,他一定會把內臟吃下去,而且內臟含有一些特殊的營養。所以如果我挑貓食的話,不會因為看到副產品我就列為拒絕往來戶,但是如果副產品擺在很前面,或是動物成分只有這個的話,再便宜我都只好跟它說掰掰啦。我想我的愛貓們不會想要只吃內臟跟頭腳然後不吃肉吧。
訂閱:
張貼留言 (Atom)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